二加龙骨汤专治男子遗精,女子梦交
二加龙骨汤见于《金匮要略·虚劳》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后注文:“《小品方》云:虚弱浮热汗者,除桂加白薇、附子各三分,故曰二加龙骨汤。”本方由白芍药、炙甘草、白薇、大枣、附子、龙骨、牡蛎、生姜组成,以酸甘苦寒、益阴泄热与甘温扶阳同用,敛降并存,刚柔相济,具有引阳入阴的功效。
龙骨 (三钱煅) 、牡蛎(三钱煅) 、白薇 (三钱) 、附子钱半炮 白芍 (三钱) 、 甘草 (一钱) 、大枣 (三钱) 、生姜 (三片) 。此方乃清散上焦,温补下焦之药,方用甘枣,从中宫以运上下,姜薇清散,使上焦之火不郁,附芍龙牡温敛,使下焦之火归根, 合观其方, 以温为正治, 以清为反佐, 真寒假热,虚阳上浮,为对证,陈修园极赞其妙, 今人不察, 往往误用,惜哉。
同邑李次帆茂才,亦同窗。夜不得睡,心烦汗出,饮食无味,形窍憔悴。予初拟酸枣仁汤,从肝着眼,以人寤则魂寓诸目,寐则魂归诸肝也。不瘥。改用饮阳入阴法。用二加龙骨汤,五服痊愈。以昼为阳,夜为阴也。
二加龙骨汤 - 《外台秘要》 二加龙骨汤
【处方】龙骨12克,炙甘草12克,煅牡蛎18克,白薇18克,炮附子18克,芍药24克,大枣4枚,生姜30克。
【功能主治】导火泄热,清上温下。主治肾阳亏虚,虚火上浮。(女子梦交)
【用法用量】水煎服,每日1剂,日服2次。
【摘录】《外台秘要》
二加龙骨汤 - 《外台》二加龙骨汤
【处方】龙骨2分,甘草(炙)2分,牡蛎3分(熬),白薇3分,附子3分(炮),芍药4分,大枣4枚(擘),生姜5分。
【功能主治】清散上焦,温补下焦。主治虚劳发热自汗,遗精梦交,吐血咳血;虚劳不足,男子失精,女子梦交,吐血,下利清谷,浮热汗出,夜不成寐;肾阳虚,肺阴虚,上热下寒之咳血。
【用法用量】以水4升,煮取1升半,分再服。
【注意】忌海藻、菘菜、生葱、猪肉、冷水。
《类聚方》云:“妇人心气郁结,胸腹动甚,寒热交作,经行常衍期,多梦惊惕,鬼交漏精,身体渐就赢瘦,其状恰似劳瘵,孀妇室女,情欲妄动而不遂者,多有此症。”小说《金瓶梅》第十八回:“……厥阴脉出寸口,久上鱼际,主六欲七情所致,阴阳交争,乍寒乍热,似有郁结于中而不遂之意也,似疟非疟,似寒非寒,白日则倦怠嗜卧,精神短少,夜晚则神不守舍,梦与鬼交。”可见心有所思、所欲不遂者,久之,必致心火炎于上,相火炽于下而见梦遗故初病火盛者清心为主,久病阴虚者滋阴为先,阴损及融者,则宜阴阳双补。
多数患者有忧虑、恐惧之状,故用药同时,须释疑解惑,常有事半功倍之效。
阅《本草述》白薇药解,忽感悟通。此物味苦咸平,咸养心脉,苦逐血行,故能流利心脉阴气(即《别录》所谓“利阴气”也),而心经之风热可除。故能清虚烦,止虚汗,并解风温灼热,忽忽多眠。更能化阳分之邪,纳浮阳下归,以育真阴。
此物妇人调经种子方多用,不孕缘于血少血热,真阴不足则阳胜而内热,内热则荣血日枯,是以不孕,此物流利心脉阴气,降入胞脉,则血热血枯易解怀,浮阳纳真阴育,则种子有望。即曹氏之“二加龙骨汤”,本即见于《金匮.血痹虚劳》桂枝龙骨牡蛎汤方下,原文为“男子脉浮弱而涩,为无子,精气清冷。夫失精家,少腹弦急,阴头寒,目眩发落,脉极虚芤迟,为清谷亡血失精(脉得诸芤动微紧,男子失精,女子梦交),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。《小品》云,虚弱浮热汗出者,除桂加白薇附子各三分,故曰二加龙骨汤”,则《金匮》主治,亦为种子要方。曹氏临证运用此方经验颇饶,而要领全在“虚弱浮热”四字上,观其经验,大约缘自《金匮》解读,详录于下,以便对照。
1、辨浮热:浮热有似烘热,以身半以上为著,或面部升火泛红(非颧红)。患者自觉阵阵烘然热起,按其肌肤反不甚热。此种热体温计测不到,甚至体温反低,烘热起时则心烦汗出肤冷,阳越阴泄,烘热顿平。个别患者汗出后恶寒恶风。
2、辨脉象:脉浮缓(宽缓)而弱,为阳张于外,气泄于内;如虚弦而动数不静,为阳气浮动,阴失宁静;虚弦芤迟,为阳浮于上,阴凝于下。再者,应注重诊切尺脉,尺脉无力而寸关浮数,为下虚阳浮;尺部俘露,轻按虚大,重按不实,为阳不敛藏,阴失内守。
3、辨舌苔:此证多舌质前半色红,或舌边色红,苔薄白或根苔色微黄;如舌苔根中白厚,则为阳浮阴凝。
4、诊脐腹:小腹属肾,脐主关元。按脐动气虚跃不息,小腹绵软乏弹力,多属阴虚阳浮;如小腹板窒欠活力,脐动筑然,则多下寒阳越;如脐跃应手动数,上及于脘,则为相火失位,阳越上冲。
5、运用此方,如浮热而足冷者,则附子用量较重;如烘热而汗出者,则白薇用量加重;欲镇浮动之虚阳(浮热心烦头昏),则倚重于龙骨;欲抑上逆之水气(心悸身振汗出),则倚重牡蛎。